新初三暑假该怎么预习化学?
眼看着孩子刚从初二升上初三,很多家长这时候就开始犯嘀咕了:
化学,是不是该提前学一学了?
毕竟这是初三才正式接触的新科目,分值也不低,要是等开学再摸石头过河,会不会跟不上节奏?
作为一名化学老师,我想说一句实话:
这个暑假,确实是孩子预习化学的黄金期。
但预习不是卷得早,而是走得稳。
搞错了方向,孩子不仅学得累,还可能把对化学的兴趣磨光。
今天,我们就聊聊——
新初三的暑假,化学该怎么预习,预习什么,怎么安排才更有效?
01 | 预习化学,别指望刷题万能
很多家长觉得,预习化学是不是就像数学一样,先买两本练习册,找一堆题刷一刷就完事了?
其实大错特错。
化学是概念型+实验型+理解型的学科,它不像数学靠逻辑推演,也不像英语靠反复记背。
初三化学的上半册内容,是学生真正从零基础到初步入门的过程,一上来就刷题,只会越刷越懵。
尤其是像“物质的变化与性质”、“分子、原子、元素”等内容,很多都是全新的抽象概念。
如果没有老师带着梳理,孩子直接看教材、做练习,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。
02 | 暑期预习重点:看懂比做题重要
那么,预习到底该做什么?
简单来说,暑期化学预习建议围绕三个核心目标来进行:
1.建立基础概念的“雏形”
重点推荐孩子在暑假先接触这几个章节内容:
第一章:从实验学化学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、什么是物理变化,初步知道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。
第二章:我们周围的空气认识氧气、二氧化碳,理解气体的性质,以及空气组成等基础知识。
第三章:物质的组成这是“初中化学的灵魂章节”,像分子、原子、元素这些关键词,一定要趁早建立“感性认知”。
目标不是要学得多深,而是要听得懂、说得出、认得清。
2.培养初步的化学思维
比如孩子看到铁生锈、蜡烛燃烧,要能尝试着用“化学变化”去解释现象;
看到空气组成,能想到氧气在其中的作用……
这就比单纯的“把书读熟”强太多了。
3.了解常见实验,建立兴趣和直观印象
推荐看一些初三化学上册同步实验视频(B站、抖音很多),比如:
点燃蜡烛 → 看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?
制取氧气 → 氧气助燃的实验怎么做?
检验二氧化碳 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。
不要求自己动手,但至少孩子能理解实验目的、观察现象、知道结论,就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。
03 | 推荐暑期化学预习安排
适合没有补课的孩子
给大家参考一个基础版的暑期预习计划,一周2次,每次40分钟到1小时,共6周:
这个计划不重,也不卷,重在“理解+兴趣培养”。
学得好的孩子,到开学后上课时会有明显的熟悉感和参与感。
04 | 最后提醒
不要过度焦虑,更不要提前透支!
有些培训机构暑期一上来就教“化学方程式”、“酸碱盐”这些内容,其实完全没必要。
暑期预习的目标,是扫清入门障碍,不是提前刷全册。
如果学得太快太难,孩子不仅会学而不懂,更容易陷入开学后的学习疲劳,影响正式学习。
预习不是抢跑,而是热身。
让孩子用轻松的心态,提前认识化学、了解化学、喜欢化学,才是这个暑假最好的化学安排。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和孩子有帮助,欢迎点赞、转发,让更多家长和孩子不再迷茫!
下一篇:没有了